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

記善

              

    所謂記善乃篤志耆儒紳士,或由為弘道而貢獻之團體等,以有關勸善懲惡之通俗簡易文辭,法以刻石標示於路傍,或印紙張,抑或繕寫,頒布於廣大庶民,若於公眾可觸目之場所,例如附貼在廟宇店肆之柱壁等,供其閱覽之一種慈善事業,古來亦與講善書,同認為裨補風教之手段。而實際上在台灣,以「其愚不在富而在教」(「東征集」〉之見地採治教之方針,故附帶獎勵「抄傳十張者,可保一身之災;抄傳百張者,可保一家之樂,抄傳千張者,可保一鄉之災。」等報應之訓誡,努力於多份數之流布。記善之目的不限於圍著一地方,而是廣大流布在家庭之間。因大多以印制之紙片為之,故率易散佚。記有:「咸豐戊午年(八年)四月台郡總趕宮境洪繼起敬刊奉送」而頒布者,現遍存於台南城內,蓋以酒色財氣之戒為作古詩體而使易記誦,係現在臺灣所采訪舊式記善之一者,曰:
   諸君不信真言夢。但看社康得貶篇。酒是人間歡喜場。人人貪酒醉顛狂。杜康造酒地府苦。李白為酒求中亡。色是人間牢獄房。人人貪戀作途魂。紂王好色諸侯散。吳王好色喪家邦。財是人問殺命鎗。人人為利害其身。王朝為財橫眉腰死。馬溪(校按:上字或當作「漢」)為財劔下亡。氣是人間倒命方。個個爭氣苦慘傷。周郎赤壁須臾死。楚王烏江劔下亡。酒色財氣四堵牆。多少賢良在內廂。有人走出墻外去。便是神仙不死方。亦有題為勸世百字銘,將記善一百字綴以五言二十句者,曰:
勸世百字銘(於台北大稻埕街頭采訪〉
慾寡精神爽。思多氣血衰。少杯不亂性。息氣免傷財。貴自勤中得。富從儉里來。溫柔終有益。強暴必招災。善處真君子。刃唆是禍胎。暗中休使箭。乖裏放些呆。養性須修善。欺心莫喫齋。官詞莫投入。鄉黨要和諧。安份身無辱。間非口莫開。世人依此勸。災退福星來。
又有題為警世文之記著全篇十二條,傚古來慣行教條之體例者。如左一:
    警世文(於文山堡景尾街土地公廟還采訪)
    不孝父母敬神無益。(孝者百行之先、神明保祐良善。)
    生不奉養死祭無益。(生養父母安飽、死祭子孫自食。)
    兄弟不和交友無益。(和為國家之貴、朋友亦係五倫。)
    慢褻文字博學無益。(文字聖賢立教、不惜禽獸無異。)
    立心不端風水無益。(存心公道無偏、所求必獲吉地。)        
    不惜元氣服藥無益。(養性守身為大、致入膏盲無醫。)
    妄取人財佈施無益。((校缺:上字伊能原書作「原」)
    取原係大惡,施人不是真善。)
    宰殺牛犬設醮無益。(牛犬有功於人,宰殺致怒神明。)
    好盜兇惡脩齋無益。(四者所為皆非,脩齋不如脩身。)
    子孫不嚴積樂無益。(教或不嚴不謹,祖業自消自盡。〉
    貪賭好淫積業無益。(淫為萬惡之首,兼賭雖勤無益。)
    祖屋損壞造廟無益。(切念來源木本,先祖宗後社稷。)
    有題為「長生保命戒殺文」記善一篇,標榜「光緒十一年瀆夏月佛誕日重刊,板存鼓山湧泉寺」而頒布者。蓋知由福建福州之鼓山發行,傳入臺灣者。文曰:(於臺北大稻埕街采訪〉
堪嘆人心似鐵,終日殺生造孽。今生害命喫他,來世受苦磨折。春夏秋冬四季,一年四時入節,終朝害命殺生,保養身體神傷。他身養自身,心上如何過得?為人若有疾病,就是殺生惡孽。保俯身體平安,他命何該在劫?爺娘愛情嬌兒,多將生靈損折。子保命長生,他命不留一刻。父母生辰之日,宰殺豬羊魚鰲。想長命長生,他就該死該滅?飛禽鷹等鳥,走獸虎狼一切。世上只有人狼,射箭捕網打獵。蝦蛤田雞螺螄,黃鱔烏(校按:上字伊能原書誤作「污」〉魚鰍鱉,分明不害眾人,何苦將他命絕?人人愛命怕死,物物貪生怕滅,咬牙根齒一刀,登時流下鮮血。與千兩黃金,誰肯將刀自割?燒起一鍋滾水,皮毛退得淨潔,開腹割肚剜心,將刀渾身碎切,鍋中烹炙煎燒,五味調和美舌,喫下咽喉三寸。借問有何美潔?堂上雙親(校按:上字伊能原書作「雙」〉父母、兒女嬌妻美妾,終日學害命殺生,河家滿門歡悅,縱有富貴百年,光陰終有消滅。忽然大限到了,諸人誰來替得,喉中三寸氣斷,那個人能接得?父母兒女難留,恩愛夫妻分別,黃泉路上無親,地獄門前無客。來到閻羅殿前,只見許多冤業,前頭拖拖扯扯,後頭推推拽拽,個個討命冤家,不由悲悲切切,渾身戰戰兢兢,心中膽膽怯怯。判官來看簿,應當還他罪孽。君鐵面無情,鐵鎚敲打磨折,滾湯千生千死,刀山萬割萬切,油煎鋸鏘火燒,又灌滾銅熱鐵,受盡地獄諸苦,再等君發帖,改頭換面出來,戴角披毛轉劫,生被刀鎗之苦,死遭湯火烹裂,又等別人吃他,還此殺生罪孽。變滿牛馬豬羊,生在海外邊國。身穿牛皮羊皮,口吃牛血羊血,要與上等茶飯,不知何年何月?晝夜刀鎗不離,常起殺生惡孽。若有誠心修行,方轉中華佛圈,倘得一個人身,還有許多罪孽,不時生病生瘡,晝夜淌膿淌血,不知禮義綱常,不曉東西南北,又遭非命而死,皆是殺生不絕。何不皈依三簣,當過高僧傳說,每日念佛誦經,仗此佛法功德,誠心專持五戒,發願修行懇切,若得一念純真,彌陀親來迎接,往生淨土西方,免在人間造孽。
    尚在紙末附記以:「敬惜字紙,慎勿褻瀆」等注意。在臺北城內臺北府署前,勒石題為「客路須知」之記善一文,為遊說之旅客說明攝生之要訣者,亦立於光緒十一年。建石者署名福州還珠氏,蓋為同地隱居之篤志家耳。其文如左:
客 路 須 知
    臺灣,內山外海,疊嶂重洋。地產煤礦,火燥之毒熾;時衝潮汐,風濕之氣眾。估舶線橫,征人輻輳,情關難越,爭趨翠陌之遊;旅館無聊,誰醒黃粱(按按:上字伊能原書誤作「梁」)之夢。於是縱情花柳,恣啖肥甘。豈知禍已伏於床幃,患即生於醉飽。腰纏既盡,身命隨之;口實過求,疾病繼之。客於斯者,往往內傷則咯血為災,外感則染病莫挽,飄泊論亡,不知凡幾。揣其病源,近女色,故風山為蠱,慾火煽動,津液易枯;嗜燔炙,故噬嗑為囪,熱毒內攻,肝腸貽(校按:上字伊能原書誤作「胎」〉息,欲求保生之術,惟誠色慾,節飲食,為最要。苦口良言,勒石布告,信者從之,獲福無量。
計 開
  戒色慾  精洩則陽氣虛,陽氣虛則客邪易入,或瘴疫,或吐瀉,挽救無從。精洩則陰火熾,陰火熾則腎水內虧,或咯血,或失音,消磨殆盡。法當保固腎經為要,腎陽不虛,無慮外感;腎陰不損,無慮內傷。
  慎飲食  燔炙食物,最爍肺金,最動肝木。肺金貴清肅,金受爍,必迫血以逆行;肝木貴滋養,木肉煽,必挾濕以化熟。臺地所以多咯血失音肺痿諸症者,皆由多食燔炙之故也'可不慎哉!
  光緒乙酉嘉平       福州 還珠氏勒
其中,或有所限定之特殊事項,例如為字紙之愛惜,鴉片之禁誡,牛畜之保護之類而採記善之手段者。但時有不逞教匪之徒,偽托記蓄而造言異端,雖非無煽惑愚民之事例,但大致言之其影響尚屬佳良云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